湘潭房產網5月19日訊
昨日,湘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經開分局發布了
《湘江新區九華新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0-2035)意見征集
一起來看看詳情
▼
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
《湘江新區九華新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0-2035)意見征集
為切實做好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湘江新區九華新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充分吸納公眾和社會各界的意見,進一步提升《規劃》編制質量和科學性、可操作性,現開展意見征集活動。熱誠歡迎各單位和廣大市民圍繞國土空間格局、產業空間布局、綜合交通規劃、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保障等方面對《規劃》提出意見和建議。
征集意見時間:2021年5月18日—6月18日。
公眾意見反饋方式:
1、電子郵箱:180415827@qq.com
2、聯系電話:58275941
3、郵寄地址:湘潭經開區管委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開分局1214室(收)
郵政編碼:411202
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須附有意見和建議提出者的真實姓名和有效的聯系方式,期待您的參與!
湘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開分局
2021年5月18日
一、前言
1、規劃作用
本規劃是指導九華新片區長遠發展和總體空間安排的依據。通過整體研究新片區國土空間格局,強化綜合交通、公共服務、市政基礎等配套要素支撐,有序引導新片區近期開發建設,確保未來新片區國土空間格局科學合理、具有彈性,能夠應對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變化。
同時,向上反饋至長株潭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湘江新區融城拓展區國土空間規劃以及湘潭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保與上位規劃銜接一致。
2、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范圍為湘潭經開區所轄范圍,包括2個街道1個鄉,即和平街道、九華街道、響水鄉,總面積137.55km2。
3、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20-2035年,基期年為2019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
二、定位與目標
1、總體定位
圍繞全省“三個高地”戰略部署,發揮九華長株潭融城的幾何中心區位優勢,充分利用加快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以及九華全面融入湘江新區發展的有利契機,將九華新片區總體定位為:
2、目標愿景
依托“一極兩區”的總體定位,以打造智能制造新區、融城融產新區、創新創業新區、宜居宜商新區為目標,建設更加生態健康、集約高效、開放創新、品質宜居的湘江新區九華新片區。
智能制造新區
全力打造汽車及零部件“千億產業”集群,打造長株潭地區的智能制造基地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高地,著力于轉型升級,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生產性服務業為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帶動的產業發展新體系。
融城融產新區
發揮九華長株潭融城幾何中心區位優勢,串聯長沙河西科創文創產業走廊,探索建立九華與湘江新區利益共同分享的飛地和深入托管模式,打造區域創新協同發展引領一體化的先行區。
創新創業新區
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和創客空間。融入“湘江西岸科創走廊”,形成開放、共享、創新的先鋒文化,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片區發展的深度融合,打造創新創意新經濟業態集聚發展區。
宜居宜商新區
構建綜合性、國際化、特色型的優質公共服務體系,為多元人群提供既全面均衡又具有高品質、差異化特色的公共服務,完善現代化、國際化、智慧化宜居化城市功能,打造生態秀美宜居的大美九華。打造安居樂業的和諧幸福之城。
3、發展規模
至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 XXXX 萬人以內,城鎮人口規?刂圃赬XXX 萬人以內;城鄉建設用地規?刂圃 XXXX平方公里,城鎮建設用地規?刂圃赬XXX平方公里。
三、國土空間格局
1、三線管控
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落實《湘潭市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方案》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域內生態保護紅線351.19公頃,主要為位于湘江水域內的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核心區。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嚴格落實《湘潭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域內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共554.83公頃。
城鎮開發邊界:根據建設用地規模、發展趨勢和建設適宜性評價,劃定城鎮開發邊界XXXX公頃,包括集中建設區 XXXX公頃,彈性發展區XXXX公頃,特殊用途區 XXXX 公頃。
2、國土空間格局
立足現有園區產業發展和城鄉發展格局,構建“東城西產、一帶三軸、雙核多區”的國土空間格局。
3、生態保護空間
強調以山脈水系為骨架,森林綠地為主體,農田、濕地為支撐,生態公益林、溪渠為紐帶,構建“兩帶”的生態格局。分別為南北走向的湘江生態帶和東西走向的生態屏障帶。
4、農業生產空間
因地制宜將域內農業生產空間劃分為西北、西南兩個鄉村振興引領區,種植綠色生態蔬菜,發展近郊休閑農業。
5、城鎮發展空間
本次開發邊界內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XXXX 平方公里,占總規劃區面積的XX%。
四、農用地保護和土地整治
1、嚴格保護耕地
嚴格控制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2020-2035年域內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1238.10公頃以內。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30.80公頃。
2、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
優化調整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建設。2035年域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554.83公頃。
3、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農用地整治: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期間耕地提質改造面積不低于460.69公頃。
建設用地整理:按照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的要求,統籌農房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公益事業、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各項建設用地,規劃重點對長株潭綠心九華片區范圍內44.84公頃居民點進行整理。
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對塘高村、桂花村進行裸露山體礦坑修復;對紅砂村、桂花村進行山體滑坡修復;對塘高村、桂花村、紅砂村進行山塘和渠道清淤泥、水系修復與治理建設等。
五、產業空間布局
“三軸兩組團”的產業空間布局
“三軸”:沿響水大道的產業智造軸、沿潭州大道的生產服務休閑軸和沿白石路的綜合聯動發展軸。
“兩組團”:大智造組團及大服務組團。其中,大智造組團位于長潭西高速以西的區域,主要布局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智慧醫療產業、汽車及其零部件智造、現代保稅物流區等智造產業;大服務組團位于長潭西高速以東的區域,主要布局康養文教、文創旅游、現代商貿、科研孵化、生活及其他服務、信息及大數據服務、科教服務等服務產業。
六、綜合交通規劃
1、構建長潭融城交通體系
(1)六縱南北向聯系干道
形成沿江路-瀟湘大道、潭州大道、銀蓋路-含浦大道、長潭西高速、響水大道-望雷大道、伏林大道-黃橋大道六條南北向聯系干道。
(2)七橫東西向過江通道
形成白云路大橋、伊萊克斯隧道、興馬洲隧道、九華灣隧道、昭華大橋、學府路隧道、蓮花大橋(現狀)隧道7條過江通道。
(3)便捷軌道交通
預留渝長廈聯絡線通道;預留潭錳鐵路北延與石長鐵路相接,形成京廣貨運外移線通道。
規劃長潭西城際鐵路北連長沙地鐵3號線;規劃長沙西-湘潭北-株洲西城際鐵路(岳衡城際)。
規劃兩條地鐵線,一條由湘潭北站出沿九昭東路向西連接暮云城鐵站,一條由湘潭北站向南連接湘潭火車站。
2、內部互聯互通交通體系
(1)“兩橫三縱”快速路體系
兩橫:白石東路、北二環;
三縱:潭州大道、長潭西高速、伏林大道-黃橋大道。
(2)“一帶六橫六縱”的主干路網系統
一帶:指沿江路,為濱江景觀游覽道路;
六橫:白云路、船形山路、金盆路、九昭路、吉利路、學府路;
六縱:鶴嶺大道、響水大道、保稅大道、江南大道、蓮城大道(向北連接長潭西高速)、湘江路。
七、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保障
1、公共服務設施
(1)配套市區級設施,促進長潭融城
有針對性地擴大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的布局力度,進一步推進高等級、高品質的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提高優質公共服務供給的覆蓋率,加強九華片區公共服務能級和區域影響力。規劃長株潭超級總部、長株潭國際會議中心、湘雅六醫院布局于九華,承接區域總部經濟職能,同時重點推進三館一中心(全民健身中心、規劃展示館、文化藝術館、圖書館)、湘潭市中心醫院九華院區、九華人民醫院等市區級項目的建設。
(2)構建“15分鐘生活圈”,差異引導社區公共服務配套
按照1KM半徑共劃定14個15分鐘生活圈,應對人口結構變化和不同人群的需求,構建覆蓋全年齡段市民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社區中小學、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體育中心、社區衛生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工人文化中心、養老設施等社區性公服設施的建設。
2、基礎設施
給水工程規劃:至2035年九華水廠擴容至30萬立方米/天的供水規模。湘潭一水廠繼續為九華南區片區進行供水。
排水工程規劃:現狀九華污水處理廠擴容至10萬立方米/天,處理吉利路以北、江南大道以東的污水。吉利路以南、江南大道以西的污水進入湘潭河西污水處理廠。
電力工程規劃:規劃新建2座220kV變電站,分別為城北變和濱江變;規劃新建10座110kV變電站,為學府變、石潭變、石連變、科大變、桃李變、上塘山變、銀蓋變、公塘變、利偉變和桐塘變。
燃氣工程規劃:規劃對現狀九華門站進行擴建,規劃新建高壓外環的九華大道閥室,占地面積約為1畝。
八、美麗鄉村
將域內各村莊按照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搬遷撤并類與其他類等四種基本類型進行明確分類。15個行政村中,城郊融合類6個,集聚提升類3個,其他類3個,搬遷撤并類3個。
九、景觀風貌與特色
1、藍綠活力骨架
規劃構建“雙環多廊”的藍綠骨架,讓藍綠空間更有價值,更有活力!半p環”主要包括內部的活力綠環和外部的保育綠環!岸嗬取敝饕陕『幕鷳B公園、青竹湖休閑文化公園以及九華公園三大城市綜合公園向外發散形成多條景觀廊道。
2、綠色開敞空間
建設“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游園”四類公園
依托九華內部的山水生態條件,構建多類型、多層次、多功能的城市公園體系,打造“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游園”的公園體系,為市民提供足不出城的高品質綠化空間。
綜合公園主要包括興隆湖文化生態公園、高鐵公園、中央綠脊公園、小西湖公園以及九華湖公園等。
專類公園包括城市運動公園、湘江風光帶公園等。社區公園及游園則散布于城市生活區內。
3、城市整體風貌
1、營造“七星一環聯山水”的風貌骨架
結合九華片區內部的山水條件及公共空間,塑造“七星一環聯山水”的風貌骨架。
“一環”主要指通過內部帶狀公園及水系等形成的環狀開敞綠廊。
“七星”主要指共選取七個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開放空間作為核心節點,成為九華片區風貌彰顯的核心場所,包括興隆湖、高鐵創智中心、湘江灣、青竹湖、九華湖、小西湖以及索菲特公園。
2、營造“玉帶城山遙呼應”的視線通廊
本次規劃為加強九華片區與周邊山水的聯系,在九華內部構建了6條山水視線通廊,主要包括:石牛峰—潭州大道一興隆湖視線廊道、興隆湖一高鐵公園一長潭西高速視線廊道、興隆湖一湘江一昭山視線廊道、小西湖一湘江一大金山視線廊道、興隆湖一體育公園一湘江一虎鳳山視線廊道、青竹湖—黃龍山視線通廊。
圖片
3、形成“北林、東城、西谷”三大風貌片區
堅持“綠色風、國際范、科技韻”,以山水環境為感知基調、公共空間為感知場所、建筑風貌為感知焦點,形成“北林、東城、西谷”的差異特色化城市風貌。
來源:湘潭經濟技術開區